1. <tbody id="nrwn9"></tbody>

    2. <em id="nrwn9"><tr id="nrwn9"></tr></em>
        <button id="nrwn9"></button>
        1. 您的位置首頁 > 刑法 > 刑法常識

          幫信罪怎么量刑,幫信罪的金額量刑標準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系《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設的罪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銷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行為。接下來讓華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幫信罪的量刑標準及立案標準的相關知識。

          幫信罪的量刑標準及立案標準

          一、幫信罪的量刑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立案標準以及司法認定

          1. 情節嚴重根據《刑法》規定,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需達到“情節嚴重”。

          “情節嚴重”認定

          (1)為三個以上對象提供幫助的;

          (2)支付結算金額二十萬以上的;

          (3)以投放廣告等方式提供資金五萬以上的;

          (4)違法所得一萬以上的;

          (5)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

          (6)被幫助對象實施的犯罪造成嚴重后果的;

          (7)收購、出售、出租信用卡、銀行賬戶、非銀行支付賬戶、具有支付結算功能的互聯網賬號密碼、網絡支付接口、網上銀行數字證書5張(個)以上的;

          (8)收購、出售、出租他人手機卡、流量卡、物聯卡20張以上的;

          (9)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確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查證被幫助對象是否達到犯罪的程度,但相關數額總計達到上述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標準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應當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其他認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情形電商平臺預付卡、虛擬貨幣、手機充值卡、游戲點卡、游戲裝備等經銷商,在公安機關調查案件過程中,被明確告知其交易對象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仍與其繼續交易,符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規定的,以該罪追究刑事責任。

          《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幫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為三個以上對象提供幫助的;

          (二)支付結算金額二十萬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廣告等方式提供資金五萬元以上的;

          (四)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

          (五)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

          (六)被幫助對象實施的犯罪造成嚴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確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查證被幫助對象是否達到犯罪的程度,但相關數額總計達到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標準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應當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 被幫助對象實施的犯罪行為可以確認,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認定。

          第十四條 單位實施本解釋規定的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并對單位判處罰金。

          第十五條 綜合考慮社會危害程度、認罪悔罪態度等情節,認為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論處。

          第十六條 多次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構成犯罪,依法應當追訴的,或者二年內多次實施前述行為未經處理的,數量或者數額累計計算。

          三、幫信罪的犯罪構成

          1.客體

          國家對正常信息網絡環境的管理秩序。

          2.客觀方面

          客觀上實施了為他人提供互聯網接入、或者服務器托管以及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上述客觀行為在實務中,常見的有為他人實施網絡犯罪提供制作涉案APP,出租、出借或者托管服務器,提供銀行賬戶、支付寶、微信支付碼收取支付相應款項以及在火幣網、OK網等虛擬幣交易平臺以USDT等虛擬幣提供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3.主體:一般主體,即單位及個人

          4. 主觀方面故意

          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為他人犯罪提供上述客觀方面的幫助行為。關于明知的認定,除了行為人直接承認其具有明知之外,可以從以下方面予以推定,但有相反證據除外:

          (1)經監管部門告知后仍實施有關行為的;

          (2)接到舉報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職責的;

          (3)交易價格或者方式明顯異常的;

          (4)提供專門用于違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術支持、幫助的;

          (5)頻繁采取隱蔽上網、加密通信、銷毀數據等措施或者使用虛假身份,逃避監管或者規避調查的;

          (6)為他人逃避監管或者規避調查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的;

          (7)其他足以認定行為明知的情形。

          在認定明知時,應當根據行為人收購、出售、出租的信用卡、銀行賬戶、非銀行支付賬戶、具有支付結算功能的互聯網賬號密碼、網絡支付接口、網上銀行數字證書,或者其他手機卡、流量卡、物聯網卡等的次數、張數、個數、并結合行為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歷、交易對象、與實施信息網絡犯罪的行為人的關系、提供技術支持或者幫助的時間和方式、獲利情況以及行為人的供述等主客觀因素,予以綜合認定。

          收購、出售、出租單位銀行結算賬戶、非銀行支付機構單位支付賬戶,或者電信、銀行、網絡支付等行業從業人員利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便利,非法開辦并出售、出租他人手機卡、信用卡、銀行賬戶、非銀行支付賬戶等是上述(7)項規定的“其他足以認定行為人明知的情形”。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通過上述內容大家可以得知,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無相關信息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大媒體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精品欧美在线视频91,久久做国产精品无码夜夜嗨,午夜a黄免费h片,黄毛片无码免费看
          1. <tbody id="nrwn9"></tbody>

          2. <em id="nrwn9"><tr id="nrwn9"></tr></em>
              <button id="nrwn9"></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