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是國家為建立地籍而進行的一系列工作或措施。地籍管理的內容和原則是什么?
地籍管理的四個原則
地籍管理是一項集行政、技術和法律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為保證地籍工作的順利進行,地籍管理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地籍管理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統一法律法規執行。
地籍管理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土地管理和地籍管理法律法規進行。所謂統一,是指統一內容和方法、政策和要求、標準和規范,即地籍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由國家制定,地籍圖、表、卡、冊的格式、項目、內容、登記分類制度、申請程序和日期符合國家的統一要求,土地分類制度和標準、統計和登記單位及程序由國家統一規定。
第二,保證地籍數據的系統性、連續性和現狀性。
地籍數據的系統性、連續性和現狀性是指各類地籍數據要有條理,各期數據要相互銜接,不得中斷,數據要及時更新,以反映實際的地籍要素。
第三,保證地籍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地籍數據是政府掌握的關于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和利益沖突的基本經驗數據。錯誤的數據往往會導致土地權利方之間的土地糾紛、沖突、矛盾甚至戰爭。因此,必須保證地籍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第四,確保地籍數據的通用性和完整性。
地籍數據的通用性和完整性是指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地籍管理涉及轄區內城鄉所有土地,同時區域或地塊之間的地籍數據不得中斷或重復,地籍數據的內容應包括國家規定的所有數據。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大媒體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