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拆遷補償19個戶口怎么分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拆遷當中的戶口問題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拆遷賠償是按幾個戶口本,還是戶口上有幾個人來賠償?
- 2、房屋拆遷款家庭成員怎么分配
- 3、房屋拆遷補償款按所在戶口人員分配嗎?
- 4、拆遷款是按照戶口本上分配嗎
- 5、拆遷戶口一個人怎么賠
- 6、拆遷補償是按戶口分配嗎
拆遷賠償是按幾個戶口本,還是戶口上有幾個人來賠償?
拆遷補償是根據地方規定。
上海拆遷補償政策
一、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
一般補償形式
(1)私房補償:
①未出租私有居住房屋或者出租居住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協議解除租賃關系的,補償形式為:房屋上的補償(房產證)+人頭上的補償(按戶口)房屋上補償公式:(被拆除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②出租居住房屋,被拆遷人未與房屋承租人協議解除租賃關系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調換。安置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
(2)公房補償:補償對象為同住人(人頭上的補償)。同住人的認定以戶口為依據,參照上海的應安置人口標準。如果是公房的戶主,對房屋也有所有權,雖然沒有產證,也可以分到房屋上的補償。
(3)享受過住房政策性補助和拆遷安置的,基于人頭上的補償不能拿到。
擴展資料:
拆遷補償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1
住宅房屋的貨幣補償價格包含兩部分內容,即房屋的重置成新價和區位補償價,區位補償價由被拆遷房屋的基準地價和基準房價構成,重置成新價是被拆遷房屋的重置價格和成新折扣的結合。
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基準地價×K+基準房價)×被拆遷房屋建筑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其中,K為容積率修正系數,按照《房屋拆遷容積率修正系數表》確定。房屋拆遷補償價計算公式中的住宅房屋拆遷的基準地價、基準房價和土地級別范圍?,F階段按《住宅房屋拆遷基準地價、基準房價和土地級別范圍》的規定確定。
土地級別為七至十級的地區的基準房價,由區、縣人民政府在市國上房管局規定的幅度內確定。并報市國土房管局備案。(現以北京舉例)
例如:王先生在東直門北大街有一處占地面積2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平方米的私有房產,遇到拆遷,開發商準備在這一地區建一規劃容積率為3.2的高檔物業。
那么,根據《北京市房屋拆遷評估規定(暫行)》的規定,該房產的基準地價在4400元—5400元/平方米之間,現評估價確定為5000元/平方米;現狀容積率為30/20=1.5,
規劃容積率為3.2,修正容積率為:1.005;基準房價為:1000元/平方米;重置成新價為21000元;那么,王先生可得拆遷補償款:(5000×1.005+1000)× 30+21000=201750元。
計算方法2
非住宅房屋的貨幣補償價格包含兩部分內容,即房屋區位補償價和地上物補償價。計算公式為;非住宅房屋拆遷價格=區位價格×K1×K2×K3×建筑面積+地上物補償價。其中,K1為容積率調整系數;K2為房屋原用途調整系數;K3為規劃用途調整系數,
當規劃用途為市政府確定的市政公益事業等重點工程時取0.7,其他情況取1.0;地上物補償價的計取按各市、地、縣有關規定采取成本估價法,用房屋重置成本結合成新進行計算。(現以北京舉例)
例如:某公司在東直門北大街上有一座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00平方米的二層酒樓,遇到拆遷,開發商準備在這一地區建高檔寫字樓。那么,根據《北京市非住宅房屋拆遷評估技術標準》的規定,
該酒樓的區位價格在9000元—10500元/平方米之間,現評估價確定為9500元/平方米;容積率為:300/200= 1.5, K1為0.95;K2為0.95;K3為1.0;地上物補償價為350000元。
那么,該公司可得拆遷補償款:9500×0.95×0.95×1.0×300+350000=2922125元。
參考資料:拆遷補償-百度百科
房屋拆遷款家庭成員怎么分配
承租的公房面臨拆遷或由承租人領取拆遷款后,在家庭成員之間如何分配成為目前面臨的一個法律問題,尤其是如何確定享受拆遷款分配人資格、如何在具備分配款項的成員之間確定分配比例,拆遷款是否遺產,自管分房與房改政策之間的關系能與影響承租人的權利等,司法實踐中往往出現承租人更名后,先前的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是否可以分得拆遷補償款,由于現行法律對類似問題沒有規定,導致糾紛難以得到妥處,就此,長期代理承辦公房承租案件的專業律師通過案例,為您提供相關參考。
案例一:孫子?女兒?去世職工的單位公房誰繼承
楊先生于1995年10月來石家莊投靠其在某廠工作的祖父母,并在石家莊市落戶。因楊沒工作也沒住房,于是就和祖父母、姑姑共同居住在祖父單位分給的公房中。1996年5月楊先生祖父母相繼去世,姑姑搬出另住。1997年楊的祖父所在單位出售其生前所住公房,因當時情況緊急,廠方允許楊代表其祖父購買此房。1999年某房產公司搞開發,楊所住其祖父房屋被拆遷,房產公司給楊補償費數萬元,楊的姑姑知道后,認為此房款應歸她所有,其理由是她父母也就是楊先生的祖父母去世后,只有她有權繼承父親生前所住公房。楊先生則認為他是祖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根據我國《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規定,楊有權以共同居住人的身份繼租所住公房,繼租關系形成后,便可以自己的身份購買此公房,因此,楊對房屋享有所有權。
那么到底楊先生和他姑姑誰更有權繼承此房屋的所有權呢?
律師認為:楊先生引用《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規定來說明他對房屋的繼承權,這種說法不對。該條例是調整私房租賃關系的法規,而本案涉及的是城市公有住房出售,應當適用我國城鎮住房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冻鞘泄蟹课莨芾硪幎ā返?8條規定:承租住宅用房的,承租人在租賃期限內死亡,其共同居住2年以上的家庭成員愿意繼續履行原契約的,可以辦理更名手續。這說明作為繼租關系中的共同居住人至少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家庭成員,二是共同居住2年以上的家庭成員;三是辦理更名手續。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享有基于租賃關系產生的相關權利。楊先生顯然不具備共同居住人的身份,自然不能行使相應的權利。楊先生與其姑姑發生的爭議,屬于我國城鎮住房體制改革中在出售公房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根據國家房改政策和《出售公房暫行辦法》規定,要購買單位出售公房,需具備2個條件:一是本單位職工;二是具有常住戶口。楊先生不是該單位職工,不能購買其祖父的單位住房;而且楊祖父所在單位態度也很明確:楊只是代表楊家行使權利,并沒有認可楊某的購房權。該辦法同時規定:購房人去世后,由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繼承相應的權利義務。依此規定及大量司法實踐證明,購買公房已成為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如果權利人去世,則成為遺產性質的權利,由其法定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定程序行使。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只有楊某祖父的繼承人才有權利購買該住房,楊某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無權以所有人的身份獨占、處置代表其祖父購買的公房。無論從租賃關系,還是從繼承關系看,楊某都無權以自己的名義購買該房,更無權擅自處分該房。楊的行為只是一種代理或墊付行為,不能必然取得本案訴爭公房的所有權。對于楊某現得的房屋補償款,在扣除其墊付房款后的余額應當作為遺產,在楊某姑姑等法定繼承人中間依法分割。
案例二:公房拆遷安置款是不是遺產?法院給出明確意見,公房拆遷款系遺產,應按法定第一繼承順序繼承。
眾所周知,公房是不能作為遺產來繼承的,那么公房的拆遷安置款能否作為遺產來繼承呢?近日,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對魯氏三姐妹起訴同胞兄弟魯某繼承案件的判決對此作出了明確的答復。
邢某生前與早年去世的老伴魯老先生共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多年來邢某一直承租一間公房。2004年9月底樓房拆遷,邢某的兒子魯某代母親與拆遷安置部門簽訂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領取了拆遷部門給付邢某的房屋安置補償費13.87萬元。國慶節期間魯某用13.2萬元置換了一套公房,房屋承租人寫在了自己的名下。12月初,邢某病故。由于對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的處理意見不一,邢某的三個女兒把自己的同胞兄弟魯某告上了法庭,要求依法繼承母親邢某名下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邢某的另一個女兒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原告在法庭上氣憤地表示,魯某私自處分母親的拆遷款,用母親的錢購買房屋,承租人還寫在自己的名下,在母親尚未過世的情況下就剝奪了母親的住房權利,違背了母親的意愿。她們認為,母親既然已經去世,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作為母親的遺產,她們當然有權依法繼承。
邢某的兒子魯某在法庭上解釋說,他母親生前多次向兄弟姐妹們表示,魯家只有他這一個兒子,她再買房子就要買到兒子家的附近,買了房子也直接落在兒子名下,省得百年之后再過戶又花錢又麻煩。所以,母親才將住房手續全部交給他,讓他全權處理拆遷及購房等事情。為了使母親能夠住上冬季供暖的房屋,他領到拆遷安置補償款后,就迅速置換了一套公產樓房,并按母親的意愿由他來承租,目的就是讓老人家生活得舒適、溫暖。只可惜母親病故,未能住上所買的房屋。魯某據此辯稱,母親在生前就已經處置了房屋安置補償款,所以自己的姐妹所主張的繼承標的并不存在。況且母親承租的是公房,產權不屬于個人,那么基于房屋租賃而產生的房屋使用權自然不能列入遺產,由公房拆遷而產生的貨幣補償金也不應列為遺產。為此,魯某要求法院查明事實,尊重老人的真實意思,駁回三姐妹的訴訟請求。
法院一審判決認定:被繼承人邢某名下承租的公房經拆遷所得安置補償費應屬邢某生前的個人財產。由于邢某已經死亡,對于她所遺留的拆遷補償費13.87萬元,應作為遺產由其主張繼承的子女按法定第一繼承順序繼承。三原告與被告作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應在扣除被告為邢某支付的醫藥費及喪葬費近萬元后,余額由雙方共同等額繼承,被告魯某給付三姐妹繼承款各3.25萬元。
案例三:北京薛氏家族因父母承租的公房被拆遷后,引發拆遷款分配爭議。
薛氏史弟五人的爸爸去世多年,其父原系某高校的員工,身前承租學院的房屋,去逝后其家人共同居住,為防止家庭問題,薛氏兄弟共同擬寫了一份備忘錄,大致內容如下:由于五子女工作地點分散聚齊的機會很少,還遺留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徹底的處理,五個子女還對有些問題沒有達成共識?,F五子女都在北京,有條件處理這些問題。為了保持和發揚薛氏家族友好、團結、互信、互愛、明大理、尊老愛幼的優良家規,并給下代創造世代友好相處的條件和環境,本著公平、公正、全面、合理,合法、家族團結、興旺的目的處理遺產。本著維護和發揚我們之間珍貴的親情的態度。經5子女友好協商對下列問題達成如下共識:1.根據繼承法第九條繼承權男女平等。第十五條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我們五子女本著,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友好、團結、和睦并為后代做出榜樣的態度。處理好此事。2.根據繼承法第三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五子女商定如下:⑴對東四育群胡同12號爸爸居住兩間房子的居住、使用和處置意見如下:①兩間房子屬爸爸生前由單位分配的公產房。91年5月19日5子女商定由于薛一直與其爺爺居住、可繼續使用一間,另一間由其他成員根據困難情況居住。但事后未能實現,由薛紅軍一人居住他不讓其他人居住。并在這期間未經五子女同意私自將房子的承租人改為薛紅軍和他人?,F薛紅軍已經買房。房子應該歸其他子女居住。②此房的以后的進一步處理、轉租按相關法律由5子女商定。如拆遷,根據相關法律案例,該房應視為爸爸的遺產,所得補償款也應當作為遺產進行析產繼承歸5子女分享。⑵80年媽媽去世時有2000元存款。爸爸在85年前后每月有270元的離休工資到91年有1萬元左右的存款是正常的事。不可能只有600圓的存款。作好爸爸存款的分析、調查、處理。⑶對于已經作價的物品、資金要到位。⑷對爸遺留下的尚沒作價的古玩、郵票等遺產進一步清理,并將以上物品交薛守愚處匯總,列出清單、核算價格,供五子女處理時的依據。⑸盡快處理好遺留問題,不拖拉。五子女共同簽字。2008年9月份該公房被拆遷,薛某分得百萬元補償款,其他家庭成員要求分配,薛某稱該房已經被登記在本人名下,其他人無權分得,其他家人便提起了給付之訴,理由是2008年2月份北京東城區政府決定建立東城區政府應急指揮中心,拆遷了東四育群胡同12號房院,該房院系北京理工大學分配給原告的父親(1949年5月開始在北京理工大學工作,1991年去世)的福利住房。此房從1950年到1991年父親離休去世前一直由父親、母親和原告共同居住,母親于1981年11月去世。此次拆遷范圍含原告父親的福利房及自建房和廚房等附屬房屋。拆遷補償款共計100多萬元,該款應由各原告依繼承法分得,但被告全部領取并占有,原告向被告主張返還拆遷款時,被告拒絕并表示走法律程序。原告的父親去世后全家人對父親遺留的房屋等財產處理共同達成了《關于家族遺產處理的備忘錄》并簽字,其中關于該房產的約定為兩間房中的一間由被告暫時使用,另一間由五子女的其他人員根據居住困難程度安排居住,其他附屬面積共同使用。如拆遷,該房的所得補償款應當作為遺產進行析產繼承歸5子女分享。訂立家庭協議時被告已擁有自己的私產房屋150平米,原告根據情況協商進住,遭被告極力反對,被告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居住權,此次拆遷補償款被告領回后不分給原告,根據繼承法規定,原告父親的單位分給父親的福利房在父親去世后,因該房被拆遷所得補償費屬于父親薛析如的個人遺留的家庭財產,依法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同時根據房改政策及相關法律規定,原告對父親單位分配的福利房享有居住及房改期權,被告擅自占有拆遷補償款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依據民法通則、繼承法相關規定,特向貴院提起給付之訴,請貴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辯稱原告無權分得,理由是該房子已由其承租,補償款是發放給承租人的住房補償,原告既未共同居住,又無承租協議,要求法院駁回。
根據北京市拆遷管理辦法規定,承租的公房拆遷后,共同居住人有權分得拆遷補償款,訴爭房系原告之父承租的公房,根據國務院房改政策,自管公房的承租具有福利性質,承租人及其家人享有房改的權利,物權法同時也規定居住權是一項法定的財產權,原承租人去逝后,其家庭成員享有期待房改的權利,本案中原告共同簽有協議,要求對拆遷款按遺產處理,因此,原告的訴求應當得到支持,原告之父去逝后,原承租的公房拆遷后取得的補償款應視為遺產,按照繼承法規定可以在法定繼承人之間分配。
房屋拆遷補償款按所在戶口人員分配嗎?
不是,拆遷不是按照戶口人員分配,是按照被拆遷人,屋主是誰來給,戶口在里面無非有一個由于拆遷可以買房子的平米數,那個是按照一個戶口多少平米來補償的。
拆遷款是按照戶口本上分配嗎
法律分析:房屋拆遷補償是按戶口分。
拆遷分房是即按戶口本的數量分 、也要按戶口本上的人口分 。
1、如果您的房屋是城市房屋(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人必須提供不少于原房屋拆遷安置,當然,您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
2、如果是集體土地房屋(如農民自建房屋、農村祖傳房屋等),如果是永久性居住,還必須提供一定標準的安置房。
3、住宅拆遷一般不允許提供貨幣補償,否則拆遷安置方案不能經主管部門批準。
擴展資料:
拆遷補償信息:
房屋征收實施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
1、拆遷住宅房屋補償
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可分為貨幣補償、產權交換和農民自建三種。國有土地住宅拆遷補償方式可分為貨幣補償、產權房屋置換和面積標準房屋置換三種。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住宅拆遷時,拆遷人還應當在過渡期內將拆遷補助費給予被拆遷人和臨時安置補助費。
2、拆遷非住宅房屋補償
拆遷已領取營業執照用于生產經營的房屋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該補償包括房屋補償、停產停業補償以及設備安裝調試等其他補償。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 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被征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于產權調換的房屋,并與被征收人計算、結清被征收房屋價值與用于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因舊城區改建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拆遷戶口一個人怎么賠
法律分析:拆遷賠償的性質不同,賠償方式也不同,有的是按幾個戶口本賠償,有的是按照戶口上有幾個人來賠償。具體如下:1、城市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適用法律是國務院590號令和各地人民政府制定的實施細則。依據該法房屋征收補償是對房屋所有人進行補償安置,與有幾個戶口不直接相關,但對于實際居住人于住房屋困難戶和無房戶,在房屋征收中可以依據各地政府的政策申請廉租房,或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解決征收安置。2、對于集體土地上房屋征地拆遷,適用《土地管理法》和各地政府依據該法制定的實施細則,集體土地上 征地拆遷是按本村集體經濟成員進行征地補償,是與本村戶口相關的,賠償對房屋的土地不作價賠償,因為土地集體的,對地面上建筑造價經評估對房屋所有人進行補償。依據土地管理法對有戶口的村民可以分配宅基地,分配面積與人口多少相關,但每戶人家只能分一塊宅基地,對有單獨戶口的一家人視其是否成家立業能否分戶另行分配宅基地由村委制定的統一章程規定處理。3、對村集體的公共積累用于拆遷賠償補貼或補助的應按本集體經濟成員按人頭分配補貼。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對評估確定的被征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拆遷補償是按戶口分配嗎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國土資源部、最高院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表明,農村宅基地補償依據區片綜合地價,房屋是按照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具體的拆遷補償分三種:?
1、有宅基地安置條件的,優先采取宅基地遷建安置,另補償房屋重建成本價。
2、選擇貨幣補償,也就是不給安排宅基地也不給安置房,直接用錢補償。
3、選擇產權房屋調換,也就是給安置房安置。
因此,總體而言,集體土地上房屋和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補償都與戶口沒有關系,都是依據面積來計算拆遷補償的。所以,房屋面積越大的,拆遷補償費用也會越多,不管戶口上有多少人。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边@一條對于房屋面積小但是人口多解決居住問題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實踐中,為了落實住房保障條件,各地地方法規、規章中往往制定了一些與戶口有關的規定。所以,該規則也需要結合地方的具體政策進行適用。
擴展資料: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1、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拆遷補償
百度百科-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以上系筆者關于拆遷補償19個戶口怎么分配以及拆遷當中的戶口問題一些小小看法見解,若有不當之處煩請批評指正,若有什么建議意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